場上焦點 | 蓉城大學為何成為西南地區體育人才的搖籃?
走在蓉城大學的田徑場上,總能看見穿著各色隊服的學生在訓練。這所曾被戲稱"體育特長生收容所"的學校,近五年卻向國家隊輸送了12名運動員,更包攬了省大學生運動會三分之一的獎牌。當其他高校還在為體育選修課出勤率發愁時,這里的籃球館凌晨四點就亮起了燈。
【體育特長生培養模式顛覆傳統】
2019年那場轟動教育界的"體教融合"改革,讓蓉城大學把運動員文化課及格線從40分提到了65分。副校長李建國在教職工大會上摔了茶杯:"我們要培養的是能看懂戰術板的運動員!"現在他們的體育生不僅要完成運動訓練,還得通過高數、英語四級等硬指標。田徑隊隊長王磊去年全運會奪冠后,在采訪中用流利的英語感謝外教,這段視頻在抖音收獲了200萬點贊。
【校企合作打通職業化通道】
耐克中國去年與該校共建的"飛人計劃"實驗室,直接帶來了價值千萬的運動科學設備。更關鍵的是,企業派駐的康復師團隊讓運動員傷病率下降了47%。游泳隊的張萌在半月板手術后,僅用三個月就恢復到賽前狀態,她使用的正是實驗室引進的德國水下跑步機。這種"企業出技術+學校出人才"的模式,已經吸引7家體育品牌設立專項獎學金。
【校園體育文化滲透日常】
你可能沒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,但蓉城大學食堂的電視永遠鎖定體育頻道。連文學院的元旦晚會都要表演啦啦操,去年歷史系教授帶著學生復原唐代馬球的論文還上了央視。這種氛圍催生了獨特的"體育+"選修課——體育解說課由退役央視解說員執教,體育經紀人課直接請來CBA球隊經理人當導師。
想要復制蓉城大學的成功?別急著擴建體育館。先看看你們學校的圖書館里,有沒有穿著訓練服啃《運動生物力學》的學生。體育人才的培養從來不是跑道長度的問題,而是整個教育生態能否讓運動與學習真正相互滋養。
2019年那場轟動教育界的"體教融合"改革,讓蓉城大學把運動員文化課及格線從40分提到了65分。副校長李建國在教職工大會上摔了茶杯:"我們要培養的是能看懂戰術板的運動員!"現在他們的體育生不僅要完成運動訓練,還得通過高數、英語四級等硬指標。田徑隊隊長王磊去年全運會奪冠后,在采訪中用流利的英語感謝外教,這段視頻在抖音收獲了200萬點贊。
【校企合作打通職業化通道】
耐克中國去年與該校共建的"飛人計劃"實驗室,直接帶來了價值千萬的運動科學設備。更關鍵的是,企業派駐的康復師團隊讓運動員傷病率下降了47%。游泳隊的張萌在半月板手術后,僅用三個月就恢復到賽前狀態,她使用的正是實驗室引進的德國水下跑步機。這種"企業出技術+學校出人才"的模式,已經吸引7家體育品牌設立專項獎學金。
【校園體育文化滲透日常】
你可能沒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,但蓉城大學食堂的電視永遠鎖定體育頻道。連文學院的元旦晚會都要表演啦啦操,去年歷史系教授帶著學生復原唐代馬球的論文還上了央視。這種氛圍催生了獨特的"體育+"選修課——體育解說課由退役央視解說員執教,體育經紀人課直接請來CBA球隊經理人當導師。
想要復制蓉城大學的成功?別急著擴建體育館。先看看你們學校的圖書館里,有沒有穿著訓練服啃《運動生物力學》的學生。體育人才的培養從來不是跑道長度的問題,而是整個教育生態能否讓運動與學習真正相互滋養。